第十七章:禁令-《重生之盛世崛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路透社、法新社、美联社、合众社,再加上中新社。这些都是国家级的大社,影响力可不是普通媒体能比的。

    通讯社和其他传媒集团有什么区别呢,非盈利机构,全世界布点,不直接面对用户。而是将得来的新闻消息卖给媒体平台,毕竟传媒公司要考虑自己的盈利问题,不可能哪都有分站。

    陈渤举着左腕上的手铐先来了个亮相,一旁的巴黎警察脸都绿了,恨不得根本就没来过。

    镁光灯的连拍模式差点闪瞎众人的钛合金狗眼,几大通讯社也随之开始发问具体经过。

    “经过我就不再坠诉了,你们大可以采访受害人和当事人,其余的部分我都已经用手机录了下来,虽然画质不是很清晰,但记录了整个过程。”

    陈渤冷静地站在镜头前,对这样的情况早就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“在我的国家,每当提到法国时,我们想到的总会是浪漫、热情、时尚,让无数人迷之向往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许多新婚的年轻人都会将巴黎作为见证爱情的首选地,他们就是其中最普通、最平凡的一对!”

    “来法国之前,都会幻想有一个浪漫而美妙的旅程。在塞纳河的桥上扣下爱情锁,在左岸的咖啡馆品味毕加索留下的印迹。卢浮宫、凯旋门、香榭丽舍大道、埃菲尔铁道,这些都是从小就刻在脑中的。我们对法国,对巴黎抱有好感,但现实将所有的梦幻击打的粉碎。”

    “巴黎很美,但是治安很差,我们的警官连偷摸的混混都制不住,却能在游客面前耀武扬威。对于这次受到的侮辱与不公平对待,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慎这个城市,或许建议游客应该换个选择。”

    虽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,但也要注意方式,直接哭诉我受到了歧视那显得会非常懦弱。

    在宾大可以用那招,因为他是学生的身份,但现在的地位不同他就得换个招术,不如感同身受的去讲故事。这的确也是现状,国人最有好感的两个欧洲国家,一个是法国,一个是德国。

    实际上两个国家却是对华态度最不友好的,前者是固有的高傲,总会端着贵族的架子。其实法国内部已经乱糟糟的了,朝令夕改的政策逼得不少富人外逃,薅羊毛薅到自己国民都受不了。

    德国虽然严谨,但比较冷漠,做工业是把好手。面对华夏经济好转之后的工业产品冲击并不如意,所以这嫉妒恨就慢慢上来了。

    相反大部分人不太喜欢的英国反而是对华态度是最好的一个,当然固有的阶层你也冲击不到,贵族社交圈不是你努力就能进来的,再加上港人的特定条件影响,大腐国也是出国留学生的第二首选地。

    陈渤避而不谈到底受到什么不公,倒是来了段故事,将巴黎夸成一朵花,又踩成一坨屎。尤其是恶心了无用的巴黎警察一把,甚至还放出狠话来。通常发布旅游禁令都是各国政府该干的事,现在陈渤代劳了,估计也没几个人当真,暂时且先记录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在今天,我不仅是要告诫全世界,也要告诫我们华人。”陈渤环视一周,人群中有不少的东方面孔,正在侧耳倾听,语气稍顿之后道“我们不是任人宰割,任人欺凌的民族。我们不是一百多年前腐朽的清王朝,更不是内乱的军阀时代。我们已经站起来了,而且我们热爱和平,热爱生活,任何怀揣着敌意对待华人的行径都是不被允许的。

    我愿付出所有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,让世界了解华夏文化,让世界了解这个从古至今从没断过根的伟大民族。我是陈渤,我为所有华人代言!”
    第(2/3)页